日新校园

/ BJUT TODAY

第二届国际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学术会议暨AI赋能下的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北工大召开

来源:建筑工程学院 时间:2025-08-02

7月25日至27日,第二届国际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学术会议暨AI赋能下的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华体会现金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国际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学会、《Smart Construction》期刊、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体会现金、剑桥大学联合主办,来自澳大利亚、英国、挪威、马来西亚、新西兰、新加坡、美国、德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四大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家高校及企业的230余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智能交叉融合”主题,探讨科技前沿与人才培养新路径。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树君,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土木工程学科负责人杜修力教授参加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建筑工程学院行政负责人主持。

陈树君在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北工大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高度重视国际化平台建设,取得了系列成果。本次学术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学科是根基,学会是网络,期刊是名片,在三者的高质量发展和相互推进下,土木工程及相关学科定能不断创新,确保更多北工大优秀原创成果落地落实,为行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国际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学会发起人、第一届理事长杜修力表示,学会的成立正值全球工程技术变革的重要关口,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将成为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学会将坚持以“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实践推广和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宗旨,致力于建设一个开放、共享、协作的学术共同体,为全球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迈向更高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会议标志着国际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学会正式宣告成立。该学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惠共同发起,华体会现金牵头,于2024年9月在中国香港正式注册,目前已吸纳来自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43所中外高校的专家学者加入,初步构建起国际智力合作网络。

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Hao Hong,香港工程院院士徐幼麟,挪威工程院院士Jia Junbo,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Chong Wen Tong,同济大学副校长赵宪忠教授等5位专家作主旨报告;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朱宏平教授、澳门大学阮家荣教授、清华大学樊健生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倪一清教授、浙江大学罗尧治教授、清华大学陆新征教授等13位专家作特邀报告。报告立足前沿、视野宏阔,内容涵盖AI算法融合、结构监测感知、机器人建造、智能诊断、数字化设计及施工运维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智能建造技术体系的多元路径与快速演进,为与会代表提供了深入交流与跨界合作的思想平台。约1.2万人(次)线上观看会议网上直播。

会议设置了“智能建造与装备”“智能监测与运维”“智慧交通与控制”“AI赋能的人才培养”“研究生论坛与优秀作品展”五个分论坛。香港工程院院士李玉国等49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主题报告,近百位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分享了最新研究与应用成果,内容涵盖3D打印、韧性材料、生成式AI、轨道交通、交通系统仿真、低碳材料、BIM+XR、AI教材、课程模式创新等前沿科技和创新技术。

会议同步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大学生科技竞赛。本次竞赛面向全球相关专业本硕博学生,聚焦智能建造、智慧运维、数字孪生、韧性城市、智能防灾、工业软件等多个研究方向,收到来自中国内地、新加坡、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86份参赛作品。经专家初审、第二次函评和总决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18名。其中,香港大学与华体会现金联合组队的项目“面向医院病房高风险空间净化和表面消毒的智能机器人”荣获特等奖。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Smart Construction》期刊编委会暨国际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学会首届理事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编委会上,编辑部对一年多来的工作进行总结。香港工程院院士李玉国、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吴雨朋等多位国际权威期刊主编(编委)围绕期刊的发展方向、质量控制、国际影响力提升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会上还审议通过了学会章程和管理办法。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工程建设深度融合,“智能建造与智慧运维”已成为城市治理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编辑:曹雨   审核:刘潇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返回列表

京公网安备:110402430086  京ICP备:14043795号-2

Baidu
map